数据结构简单梳理
一、数组
数组(Array)是一种线性表数据结构。它用一组连续的内存空间,来存储一组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。
线性表(Linear List)就是数据排成像一条线一样的结构。每个线性表上的数据最多只有两个方向。除了数组,链表、队列、栈也是线性表结构。
与线性表对立的是非线性表,比如二叉树、堆、图等。之所以叫非线性,是因为,在非线性表中,数据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前后关系。
二、链表
链表就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方式。链表的内存是不连续的,前一个元素存储地址的下一个地址中存储的不一定是下一个元素。链表通过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地址的引用将链表中的元素串起来。
链表分类
链表分为单向链表(Singly linked lis)、双向链表(Doubly linked list)、循环链表(Circular Linked list)。
三、栈
先进后出的数据结构,如下图所示,先进去的数据在底部,最后取出,后进去的数据在顶部,最先被取出。
四、队列
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,特殊之处在于它只允许在表的前端(front)进行删除操作,而在表的后端(rear)进行插入操作,和栈一样,队列是一种操作受限制的线性表。进行插入操作的端称为队尾,进行删除操作的端称为队头。队列中没有元素时,称为空队列。
队列的数据元素又称为队列元素。在队列中插入一个队列元素称为入队,从队列中删除一个队列元素称为出队。因为队列只允许在一端插入,在另一端删除,所以只有最早进入队列的元素才能最先从队列中删除,故队列又称为先进先出(FIFO—first in first out)线性表。
五、堆
堆就是用数组实现的二叉树,所以它没有使用父指针或者子指针。堆根据“堆属性”来排序,“堆属性”决定了树中节点的位置。
堆的常用方法:
- 构建优先队列
- 支持堆排序
- 快速找出一个集合中的最小值(或者最大值)
- 在朋友面前装逼
堆属性
堆分为两种:最大堆和最小堆,两者的差别在于节点的排序方式。
在最大堆中,父节点的值比每一个子节点的值都要大。在最小堆中,父节点的值比每一个子节点的值都要小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堆属性”,并且这个属性对堆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成立。
堆和普通树的区别
堆并不能取代二叉搜索树,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。我们来看一下两者的主要差别:
节点的顺序。在二叉搜索树中,左子节点必须比父节点小,右子节点必须必比父节点大。但是在堆中并非如此。在最大堆中两个子节点都必须比父节点小,而在最小堆中,它们都必须比父节点大。
内存占用。普通树占用的内存空间比它们存储的数据要多。你必须为节点对象以及左/右子节点指针分配内存。堆仅仅使用一个数据来存储数组,且不使用指针。
平衡。二叉搜索树必须是“平衡”的情况下,其大部分操作的复杂度才能达到O(log n)。你可以按任意顺序位置插入/删除数据,或者使用 AVL 树或者红黑树,但是在堆中实际上不需要整棵树都是有序的。我们只需要满足堆属性即可,所以在堆中平衡不是问题。因为堆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可以保证O(log n) 的性能。
搜索。在二叉树中搜索会很快,但是在堆中搜索会很慢。在堆中搜索不是第一优先级,因为使用堆的目的是将最大(或者最小)的节点放在最前面,从而快速的进行相关插入、删除操作。
六、树
七、图
数据结构及算法推荐地址:https://www.jianshu.com/u/1073d73a68df
- 本文作者: GHOSTLaycoo
- 本文链接: http://example.com/2021/12/14/数据结构简单梳理/
-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MIT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